(转自地大新闻网讯 记者高雅)9月10日至12日,在全国首个科普月期间,由中国科技馆、教育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主办的2025年“流动科学课”第三站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(以下简称克州)。
此次活动以“点亮青少年科学梦·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”为主题,聚焦科普服务公平普惠,促进民族团结进步,通过将优质科普资源输送到西部边疆,助力当地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。活动期间,我校4位专家学者走进克州5所中小学“送教上门”,为中小学生带来8场精彩有趣的科普课程,播撒生态理念。
作为活动首站的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,是克州首个西部计划志愿者包校支教试点学校。“若把芝麻比作足球场,细菌就像足球场上的小蚂蚁;若把芝麻比作摩天大楼,病毒就像大楼里的灰尘,可见微生物之小。”9月10日,在谢依特小学六年级教室里,bv伟德国际体育官方网站王红梅教授用通俗的语言和形象的类比,为师生揭开微生物世界的神秘面纱,激发他们对微生物的探索兴趣,鼓励孩子们科学认识微生物的特性,善用其益、抑制其害,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微生物的力量。

bv伟德国际体育官方网站王红梅教授在谢依特小学授课

王红梅教授在乌恰县实验中学授课
针对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与生态特征,我校专家团队精心设计了贴近当地自然风貌的科普内容,激发学生对地球科学与环境保护的兴趣。在乌恰县实验中学,bv伟德国际体育官方网站罗明明教授以乌恰县著名自然景观——泉华景观的形成为切入点,展示壮美的地貌景观及神秘的地下世界,揭秘《岩溶的鬼斧神工与变幻莫测》。一名来自乌恰县实验中学的学生说:“原来我们脚下的土地有这么多神奇的故事,以后我想成为地质学家,研究家乡神奇的自然现象。”


bv伟德国际体育官方网站罗明明教授在乌恰县实验中学授课
“地球很大,它的外衣很薄。”bv伟德国际体育官方网站副院长、教授孔少飞以《地球大气圈:大气组成探秘》为题,结合专业知识与日常生活案例,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大气的形成演化、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,以及人地如何协调发展等知识。他结合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,寄语同学们“坚定地读下去,未来皆有可能。”

bv伟德国际体育官方网站副院长、教授孔少飞在阿图什市第七中学授课

bv伟德国际体育官方网站副院长、教授孔少飞在阿图什市克州第三小学授课
“人类的出现是偶然还是必然?”bv伟德国际体育官方网站副教授,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、教授补建伟以《关爱地球 保护环境》为题进行讲授,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,也增强了他们保护环境、珍爱家园的意识。“同学们的热情超出预期,他们眼中对科学的好奇与光亮,让我们特别感动。”补建伟说。


bv伟德国际体育官方网站副教授,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、教授补建伟在阿图什市克州第三小学授课
通过专家专题报告、科普大篷车、流动展览、科学表演等多元化的形式,播撒科学火种,打通科普“最后一公里”,助力科学教育基础薄弱地区的学生提升科学素养,激发创新创造活力。
“流动科学课”活动是学校服务社会、履行高校科普职能的体现,也是响应国家“加强边疆地区科学普及”号召的具体行动。未来,学校将继续依托学科优势,推动科普资源向更多偏远地区倾斜,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voice.cug.edu.cn/info/1032/33157.htm